二、经济状况

农业农业在19世纪下半叶急剧衰落,其根本原因是受国际农业竞争的影响。

英国农场主在这场竞争中败在了美国大农场主之手。1846年皮尔的保守党政府令人惊愕地废除了《谷物法》之后,保护英国农业的唯一屏障就是与北美及澳洲等地之间的海洋。但在19世纪中叶以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海运价格大幅度下降。1868年时,从芝加哥到利物浦每1/4英担小麦的运价是11先令,到1892年运价下降到4先令3便士,而到1902年再降为2先令10.5便士。因而,从美国输入小麦的数量大增,从60年代年均165万吨增加到 90年代初的年均500万吨。大量外国谷物的涌入使得粮价一降再降,小麦价格从1875年的每1/4英担2.5镑降到1894年的1.14镑。谷贱伤农,大批农民离开农村移居城镇或海外,大片农田废弃,地租下降。1872年—1895年间,英国小麦播种面积由140万公顷减少到60万公顷。但是,牧业及蔬菜种植并未发生同样的大衰落,比如牛的存栏头数在19世纪70年代到1911年间增加了一倍。英国人的餐桌上的食品更加丰富了。

工业危机现象不仅在农业出现,其他行业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其影响。1873年 —1896年,工商业的增长率、利润率和外资额都下降了,因此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大衰退”时期。根据当时对某些行业技术工人失业情况的调查,1872年的失业率仅为1%,1879年和1886年分别高达11.4%和10.2%。

棉纺业长期以来执英国出口之牛耳,但在19世纪最后25年中丧失了活力,出口值下降。不过,最严重的是它不愿通过技术革新的方式来摆脱困难,仍使用陈旧的骡机来与美国先进的纺纱机抗争。其观念上的保守性比技术上的落后性造成的危害更大。

钢铁业也存在着同样的弊端,英国人发明的新技术往往在本国受到冷遇。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在70年代末发明了从廉价的含磷铁矿石中提炼钢的方法。迟至1900年,英国生产的钢锭和钢铸件中只有16%是托马斯炼钢法的产品,其余的仍沿用旧的炼钢法。因此,英国钢产量在1886年和1893年分别被美国和德国超过。

19世纪末工业发展上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大规模化工生产。英国化工业也染上了英国工业的通病,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迟至20世纪,英国制碱业还在用陈旧的莱氏法生产,而法德等国早就普遍采用了成本低廉的索氏法。合成染料的国内市场也被德国人占去80%(1914年),但像肥皂、颜料及化肥和大量生产的化学药品在数量和质量上仍可与德国相抗衡。

此外,电力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也落到了美德等国之后。

然而,英国毕竟是工业化历史最长的国家,有些工业部门仍以比较快的速度发展或在世界经济中占重要地位。采煤业生机勃勃,煤产量和出口量均有显著增加。1874年英国煤产量是1.27亿吨,到80年代中期达到1.6亿吨左右。原煤出口在1867年首次突破1000万吨,1883年增加了一倍,1894年达到3000万吨。

造船业保持了领先地位,所占据的世界市场份额最大。1892年—1913年,英国船舶出口量翻了一番多,从每年不到50万吨增加到100万吨以上。

从上面叙述可见,英国工业发展有两大特点,一是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放慢,19世纪末的增长速度只及19世纪中期的一半。年代工业生产增长率(单位:%) 1860 — 1870 33.2 1870 — 1880 20.8 1880 — 1890 17.4第二个特点是英国丧失工业霸主地位,逐渐被其他国家赶上。英美德法俄五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品中所占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年代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 31.8 23.3 13.2 10.3 3.7 1881 — 1885 26.6 28.6 13.9 8.6 3.4 1896 — 1900 9.5 30.1 16.6 7.1 5.0而且,英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的比例也下降了。1880年的数字是41.4%,1899年降为32.5%。更为严重的是,英国对外贸易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1873年时,英国有2/3的制造业产品出口是用于换取原料及食品,而到19世纪结束时的比例下降到1/3。同期出口制造业产品以换取制造业产品的比例则由13.2%上升到25.3%。这两组数字表明英国对外国制造业产品的依赖增加,英国不再是“世界工场”。造成英国工业发展速度下降的原因很多,首先,英国不重视现代科技教育,沿用传统的师徒传授法,迟至1889年议会才通过《技术教育法》,但其教育规模已落在其他国家之后。如在1913年,德国高等院校每年培养出3000名工科毕业生,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高校只有约500人拿到这个学科的学位。其次,英国工业发展较早,更新改造难度也更大,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而且需要具有新技术、新知识的生产者和管理人员,这个问题在当时很难解决。再次,工业界领导人物和管理人员观念保守,缺乏创新的精神,不用说外国的先进技术,就是本国发明的先进技术也不愿积极采用。第四,英国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成本高,难以与外国大企业相竞争。最后,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使英国工农业在与外国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英国在19世纪下半期一直对外国产品敞开大门,不收关税,而欧美其他国家均对英国出口产品征收关税。如在1904年,欧美各国对英国制成品征收的关税税率为:德国25%、意大利27%、法国34%、奥地利35%、美国 73%、俄国131%。

甚至连大英帝国内的自治领地在这个世纪末也开始实行征收关税政策。

贸易生产速度的放慢必然在进出口贸易上得到反映。若以50年代的出口指数为100,60年代为159.5,70年代为217.9。从80年代起增长明显放慢,80年代的指数为230,90年代为236.9。见下表:英国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英镑)年代纺织品棉制品钢铁机械煤总额 1850 — 1859 59.9 35.5 17.9 2.4 2.3 100.1 1860 — 1869 98.5 57.6 24.0 4.6 4.5 159.7 1870 — 1879 118.6 71.5 34.9 7.7 8.8 218.1 1880 — 1889 114.1 73.3 35.3 11.8 10.5 230.3 1890 — 1899 104.3 67.2 32.5 16.1 17.5 237.1 (以上数据为年均额)与此同时,英国的进口也在增加,若以19世纪50年代后半期的指数为 100,60年代为153.9,70年代为212.7,80年代为232.2,90年代为257.1。

其增长幅度大于出口增长幅度,而且其数额更是大大超出。见下表:英国进口统计表(单位:百万英镑)年代食品纺织原料其他原料制成品总额 1855 — 1859 49.3 50.4 26.3 2.8 169.5 1860 — 1869 77.8 90.7 32.1 5.0 260.9 1870 — 1879 124.8 95.8 44.2 9.9 360.6 1880 — 1889 136.6 94.9 45.2 12.3 393.6 1890 — 1899 148.9 89.8 52.0 15.7 435.8 (以上数据为年均额)由于英国同期无形贸易的盈余也有较大增长,所以贸易总额仍有较大的顺差。无形贸易的收入主要来自船运收入、利润、利息、红利、保险金、手续费、佣金等。19世纪50年代起贸易总额的平均顺差额如下(单位为百万英镑):年代顺差额年代顺差额 1851 — 1855 8 1876 — 1880 25 1856 — 1860 26 1881 — 1885 61 1861 — 1865 22 1886 — 1890 88 1866 — 1870 41 1891 — 1895 52 1871 — 1875 75 1896 — 1900 40因此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使得出口增长减缓,进口增长幅度变大,只是由于无形贸易的弥补,才使贸易总额出现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