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英日同盟的建立

背景当时俄国在中国的东北积极扩张势力范围,租用旅顺港,拟订修筑铁路计划,对英国在远东的利益构成威胁。于是,英国开始寻找盟友,以共同扼制俄国的扩张野心。由于法国还在台湾问题上怨恨英国,所以在欧洲国家中德国成为英国盟邦的可能性最大。不久前英德曾在促使委内瑞拉还债问题上进行了良好的合作。1901年,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勋爵和殖民大臣张伯伦设法接近德国,希望与之结盟。倘若英德果真结成盟友的话,世界历史也许就要改写了。

精明的德国人却打算坐山观虎斗,企图以此从中得利。德国外交部政治司负责人霍尔斯坦写道:“保持行动自由符合我们的利益,这样一来,皇帝陛下不仅能够靠提供援助,而且甚至靠保持中立来要求得到适当的赔偿。”同时,德国方面又放出口风,若英国加入德奥意三国同盟,德国可以考虑英国的要求。英国还不打算立即加入欧洲两大阵营的任何一方,只好放弃与德结盟的计划。

接着,英俄举行直接谈判,俄国不愿作出任何让步,谈判以失败告终。

于是英国转向能在远东地区与俄国相抗衡的日本帝国。1902年1月,英日签署同盟条约,日本承认英国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英国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权利,并允诺当日俄之间发生战争、另一国加入俄国一方时,英国将与日本并肩作战。随着这一条约的产生,英国开始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英日同盟的建立在欧洲引起很大反响。法国在震惊之余认为英俄之间存在开战的可能性,而根据1894年的《法俄协约》,法国将站在俄国一方与海峡那边的宿敌再燃战火。尽管当时法国与英国的关系并不好,但法国也不愿跟英国打仗。英国亦不愿树敌过多。这样,英法两国反而从 1903年起开始接近。德国则愈来愈坚定地认为英俄开战已为时不远。

英德关系及军备竞赛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英德关系良好,因而在英俄关系恶化之时,英国便试图与德国结盟。但从19世纪末起英德关系由于德国大力扩充海军而发生根本的变化。英国海军部于1902年制订了第一个对付德国的计划。该部高级官员在10月份提醒内阁:“新的德国海军是以与我国交战为基点精心建设起来的。”英国海军主力开始部署在北海及附近地区,同时加快造舰速度。

1906年,配备大口径火炮的新式“无畏”号战舰编入现役。英国海军还半认真地考虑过对德国舰队发动先发制人进攻的方案。但是,德国自1898年和 1902年两度颁布《海军法》以后,海军迅速壮大起来。1907年,德国开始建造无畏级军舰。1909年初,德国人又秘密地加快了造舰速度,迫使英国放弃了“两强标准”。

英国政府十分清楚德国扩充军备对英国造成的威胁。1905年底起任外交大臣的爱德华·格雷爵士认为:“我们不仅必须考虑到德国海军,而且也必须考虑到德国陆军。如果德国舰队力量有一天超过我们的话,德国陆军就能够征服我国。而德国人就没有同样的危险,因为无论我们的舰队力量如何占有优势,任何海军获得的胜利都不能使我们接近柏林。”温斯顿·丘吉尔也有同感,他说如果海军对德国是一种“奢侈”的话,那么对英国就是一种必需。因此,虽然英国在 1909年放弃了“两强标准”,但仍定出了主力舰超过德国60%的目标。自由党政府增加军费,给海军的拨款从1900年的2920万镑,增加到1910年的4040万镑和1914年的4740万镑。而德国的海军军费在1900年折合740万镑,1910年增至2060万镑,1914年为2240万镑,远不及英国。因此到1914年大战爆发时,英德投入现役的无畏级战列舰的对比是20∶13。

英国陆军也进行了改组和加强。以首相为首的帝国国防委员会于1903年建立,总参谋部于1909年设立,这完善了陆军指挥系统。但是,帝国国防委员会并不具有在战略上协调陆军和海军的职能,只是在备战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为可能发生的战争做了全面的准备,诸如食品供应、新闻检查和间谍工作等做得很出色。此外,该委员会编制了一本《战争手册》,规定了战争临近时的行动程序。

陆军大臣理查·霍尔丹及时作出一项重要决定:一旦法德开战,英国将做好立即派出“远征军”的准备。这支远征军将包括6个装备齐全的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而且,为了保持足够的后备役兵力,霍尔丹着手将英国的民军改组为本土军。本土军拥有自己的武器装备,军人在4年中每年训练一次, 30岁之前随时应召服现役。1908年起,霍尔丹在大学和公立学校中组建军官训练团。同年,在英布战争中的英雄巴登·鲍威尔的倡导下,童子军运动蓬勃兴起。1913年时,英国童子军成员有15.2万人之多。总之,英国陆海军和本土军到1914年大战爆发之时已有了很大的加强,并为及时参战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