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迪盖拉花园早晨印象 莫奈作品赏析
印象派绘画又称印象主义绘画,是法国19世纪中叶兴起的美术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奈、巴齐依、方丹-拉都、莫利索、德加、卡沙特、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塞尚、凡高、高更、老特莱克、修拉、西涅克等,印象派的领袖人物是马奈。
爱德华.马奈(1832-1883)出生在巴黎一个富有的法官家庭,青年时当过海员,法国大革命时期,参加过巴黎公社,后进入学院派画家库图尔画室学习。但独特的个性使无法容忍学院派的那种僵化与虚假,他说:“每当我走进画室,总觉得好像是走进了坟墓一样。”离开画室后,他到各地美术馆临摹和研究前代大师们的作品。
马奈之所以能成为印象派领袖,与发生在1863年的一次巴黎“落选沙龙”有关。由于画家的作品要入选官方沙龙须经过严格审查,当时马奈的一幅《草地上的午餐》在落选者沙龙中展出,画一展出便引起了罕见的轰动。当时展出时的名称叫《浴》。由此画引起的风波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画中女子的“粗俗”的裸体以及男子现时的服装的对比,同时也是由于马奈的大胆技法所引起的。他自由地运用明快的色彩以及不象传统画法那样细致地描绘形体的细节。他直接表现尘世环境,把全裸的女子和衣冠楚楚的绅士画在一起,画法上对传统绘画进行大胆的革新,摆脱了传统绘画中精细的笔触和大量的棕褐色调,代之以鲜艳明亮、对比强烈、近乎平涂的概括的色块,这一切都使得官方学院派不能忍受。此画在构图上,把人物置于同一类树木茂密的背景中,中心展开了一个有限的深度,中间不远的地方那个弯腰的女子,成为与前景中三个人物组成的古典式三角形构图的顶点。在技法上,把绘画作为二度表面的主张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对外光和深色背景下出现作了新的尝试,因此此画在艺术技巧和历史意义上都是一个创新。
1863年的法国正处在拿破伦三世称帝时期,拿破仑三世与皇后被马奈一张画气坏了,虽然皇帝和公众不知见过了多少张裸体的维纳斯女神,可是皇帝和卫道者们都认为把普通的裸体贵妇放在巴黎绅士中间的画作《草地上的午餐》是“不道德”的。其实,遭到非难的原因在于马奈的画中将女神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撕开了古典的幌子,更重要的是,他竟然不用“庄严的”棕色调画裸体,而采用清晰明快的描绘方式。这在当时,是被视为“歪门邪道”的。
1865年展出的马奈另一件作品《奥林比亚》同样以其离经叛道的艺术形式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该画受阿斯特吕克一首诗的启发所作的画。在波特莱尔一再要求下,马奈将画送到沙龙,被接受,但却遭到如同《草地上的午餐》同样的猛烈攻击,被咒骂为“无耻到了极点”。沙龙组织者将画挂得很高,以免愤怒的观众去碰它。以左拉为首的进步作家和青年画家们则为马奈喝彩。左拉说:“马奈将在卢浮宫占一席地位。”这场争论使得马奈名声大振,喝倒彩反而使马奈成为青年画家们心目中的英雄。
到了1905年冬天,马奈的周围已经聚集了许多要求艺术革新,反对学院主义官僚派的青年画家,其中就有莫奈、西斯莱、雷诺阿、德加、巴齐依、塞尚、毕沙罗、方丹-拉都,女画家莫里左等。他们受马奈新颖画风影响,努力探求新的艺术风格与手法,被当时人讽刺为"马奈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印象派,马奈无形中成为这些印象派画家的领袖,并未把自己看作“印象派”画家的马奈成为了“印象派”的先驱。
其实在印象派时期以前,法国已经活跃着许多反传统、反学院主义、反官僚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画家与画派,如创作反映法国七月革命的著名油画《自由引导人民》的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属于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对以后崛起的印象派绘画有很大的影响。而对印象派画家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以米勒、科罗、卢梭、查克、迪亚兹、特罗雍、杜普雷与多比尼等被誉为巴比松七星的法国巴比松画派。
米勒出身于农民之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天才,受到老师的鼓励而立志学习绘画。后来到巴黎师从特拉罗虚。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画一些模仿蒲珊和佛拉贡纳的洛可可风格的香艳体绘画,放在画店里出售。日子久了,自己也觉得乏味,一天他立在画店的橱窗前,注视着自己的画,听见过路者在议论橱窗内的画,说这个米勒除了会画女人的裸体还会画什么。话语似乎使米勒醒悟,于是,米勒毅然迈开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步,1849年7月的一个晴朗的早晨,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和5个孩子,同夏尔.雅克一起,坐上了一辆笨重的车,驶向离巴黎南郊的枫丹白露,来到巴比松村。在这里,米勒的艺术进入成熟阶段,他一边在田间辛勤劳作,一边作画,农民生活成了他最重要的题材。作品大多描绘宁静的田园生活,如油画《播种者》、《拾穗》、《晚钟》等一大批杰作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我以前收集画册中就有《拾穗》和《哺食》两幅作品。这以前,卢梭、迪亚兹等已经在这里安家,后来科罗、查克等画家也先后来到巴比松,他们在此描绘原始荒凉的自然风貌,描绘农民耕作的田园生活,感受着逃离闹市的惬意,这些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画家们反对学院派在室内画风景画,主张走出画室在自然光下对景写生,以求获得真实的感受和鲜亮的色调,从而给欧美风景画家,包括印象主义画家以重要启示。
1874年印象派画家首次在巴黎举行画展,其中展出了莫奈1872年在勒阿弗尔港画的一幅《日出的印象》。据说莫奈画了两幅港口风景,一幅为《日出》,另一幅为《日落》,而展出取名为《日出的印象》的油画,正好是《日落》。正是由于人们看到了这次展出的《日出的印象》。便将这一团体称为印象派了。这一名称在1877年的第三次画展览中被用作展览会的标题。有些人激烈反对采用这个名称,特别是德加,但它是如此广泛地被采用,要想摆脱是不可能的了。
莫奈自那次画展以后,尽管遭到讥讽,但莫奈从此出名。人们喜爱莫奈的绘画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最近(2008年)在伦敦的一次拍卖会上,,莫奈的一幅睡莲竟拍出4100万英镑的天价。
其实莫奈的所谓印象画的灵感来自英国著名风景画家透纳(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1775-1851)。十九世纪70年代,莫奈离开法国去了英国,从透纳的绘画中吸取了不少新的创作理念,特别他对光的研究。《日出的印象》就是他吸取了透纳绘画理念和风格的作品。
但对于印象派或印象主义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除了德加外,塞尚、凡高、毕沙罗等人,尽管他们追随马奈,参加印象派团体,但并不同意印象派的某些观点,这些人后来发展成后印象主义。对于印象主义,前苏联的大百科全书上是这样写着:印象主义是资产阶级艺术中的一个颓废的流派。他的信徒们搬出一个无思想性的、反人民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纲领拒绝真实地、现实主义地反映客观现实。印象主义是资本主义文化开始没落的结果。但当1956年法国印象派画展在莫斯科首次展出后,苏联科学院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研究所所长格拉巴夫喊出了“印象派创始者们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者”的口号,认为将印象派排斥在现实主义之外是“狭隘和短见的见解”。我国美术界的精英们也闻风而动,纷纷发表文章,肯定印象派绘画。可惜的是,不久许多人成了右派。但不管对印象派如何评价,印象主义推动了世界美术的进步与发展,并影响到艺术的各个领域,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