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 说秦君卫鞅变法 辞鬼谷孙膑下山

话说卫国人公孙鞅本出身于卫君的旁支远族,一向喜好法家之学,因见 卫国衰微,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志,便离卫入魏,投到相国田文门下,田文去 世后,公叔痤代为相国,他于是又投到公叔痤门下。痤深知卫鞅之才,便举 荐他为中庶子,每有大事,必将他召来一同商议。不久,公叔痤染病卧床, 惠王亲自前来探病,他见公叔痤病情很重,奄奄一息,流泪问道:“相国病 重,万一不愈,我应该将国事交付给谁呢?”痤答道:“中庶子卫鞅,年纪 虽不大,却是当世少见的奇才。主公如能用他掌国,实在胜臣十倍。”惠王 不置可否。痤又说:“主公若不肯用卫鞅,一定要将他杀死,千万别让他逃 出魏境,如果他被别的国家重用,我魏国必受其害。”惠王应允而出,上车 后叹道:“相国的病情真是不轻啊,又劝我重用卫鞅,又说不用就将他杀死。

卫鞅又有什么了不起?相国真是病糊涂了。”惠王走后,痤派人将卫鞅叫到 床头说:“我刚才劝大王,想让他重用于你,大王不答应;我又说若不用你 一定要把你杀死,大王已经答应。我一向先君后臣,所以我先把心里话说给 大王,然后再告诉你。你赶快逃走,否则必遭杀身之祸!”卫鞅说:“大王 既然不能听从相国的话重用卫鞅,又怎能听从相国的话杀害卫鞅?”竟不逃 走。大夫公子卬与卫鞅素有交情,也向惠王举荐卫鞅,惠王拒不召用。

此时,卫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招贤,便离魏来到秦国,投到孝公的宠臣景 监门下。景监深知卫鞅之才,将他举荐给孝公。孝公召见卫鞅,与他谈论治 国之道。卫鞅列举伏羲、神农、尧、舜之事,侃侃而谈,但他的话尚未说完, 孝公已沉沉睡去。第二日,景监入宫,孝公责备他道:“你的客人说话迂腐 可笑,不切实际,你怎么将这种人举荐给我?”景监回家将孝公的话告诉卫 鞅,卫鞅说:“我期望秦君能仿效尧、舜,成就帝道,君却不理解。我请求 再去进言。”景监说:“主公心中不满,等五天后我再向主公请求吧。”五 天以后,景监又对孝公说:“臣的客人话还没说完。他想请主公再见他一次。”

孝公再次召见卫鞅,卫鞅向孝公谈了夏禹、商汤、周武之事,孝公说:“先 生的确是博闻强记,但古今情势不同,你说的这些今日已行不通了。”于是 便让卫鞅退下。景监早已等在门外,这时见卫鞅从宫中出来,便迎上去问道:

“今日怎么样?”卫鞅说:“我今日给秦君谈王道,他还是不满意。”景监 生气说:“君主寻找贤能之士,如同猎人制作弓矢,一心只想尽快有所收获, 他们又怎能放弃眼下的实利而去效法前世帝王呢?先生算了罢!”卫鞅说:

“我原来不了解秦君的志向,所以先用语言来试探他,我现在心中已有把握, 如果能使我再见到秦君,我一定能把他说服。”景监说:“先生两次向我主 进言,两次都不欢而散,我还敢再出向我主饶舌让他发怒吗?”第二天,景 监入朝向孝公谢罪,不敢再提卫鞅求见之事。景监回到家中,卫鞅问他说:

“你替我向秦君请求了吗?”景监答没有,卫鞅叹道:“可惜啊!秦君口头 上说要下令求贤,却放着人才不用,我卫鞅可要走了。”景监问他:“先生 要到哪里去?”卫鞅说:“天下之大,难道还没有一个比秦君更肯礼贤下士 的君王,比你更善举荐贤才的大臣吗?”景监说:“请先生再耐心等些日子, 五天后我再为你请求。”

五日之后,景监入宫侍奉孝公,孝公正饮酒欢畅,忽见鸿雁从头上飞过, 不由停杯长叹。景监问他为何长叹。孝公说:“从前齐桓公曾说过:‘我有 了仲父,就如鸿雁有了羽翼。’寡人下令求贤,如今已过数月,却没有见一 个奇才上门,就像鸿雁,空有一飞冲天的志向,却无羽翼可凭借,因此才叹 息。”景监乘机说:“臣的客人卫鞅,自称有帝、王、霸三术,过去他向主 公说的是帝、王之事,主公认为不切实际,现在他还有‘霸术’想献给主公。”

孝公闻听“霸术”二字,正中下怀,立即让景监将卫鞅召来。卫鞅应召入宫, 孝公问道:“听说先生有助我称霸天下的良策,先生为何不早点告诉我呢?”

卫鞅答道:“不是臣不想说,而是这霸业之道实在无法与帝王之道同日而语, 帝王之道在于顺乎民心,霸业之道则必会违逆民心。”孝公勃然大怒,手握 剑柄喝道:“霸业之道难道一定要违逆民情吗?”卫鞅面不改色地回答:“如 果琴瑟音调不和谐,就必须将它改弦更张,治理国家的道理也与此相同。而 百姓们却贪享眼前的安乐,不顾百年后的忧患,可以乐成,不可以虑始,昔 日仲父担任齐相,革新政令,鼓励耕织,整饬战备,将齐国划为二十五个乡, 让百姓各守其责,一改齐国的旧制,这在最初是不受百姓欢迎的。等到政令 得以实施,国家变得强大,各国诸侯纷纷归服,桓公终于一霸天下,齐国百 姓也因此得到了好处,到此时他们才认识到仲父的治国奇才。”孝公说:“你 如果真有仲父的治国之才,我怎敢不将国家交付给你。只是不知你究竟有什 么具体的治国方策。卫鞅答道:“国家不富强,就不能兴兵称霸;军队不强 大,就不能攻灭敌人。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要想 使军队强大,就必须鼓励士卒建立军功。先用重利奖赏引导,继而用严法督 促,如果赏罚分明,这些政令就一定能够实施。这样一来,君就是不想称霸 天下也不行了。”孝公大喜道:“好啊,这些我能做到。”卫鞅又说:“富 国强兵之道,如不起用有才之士推行,固然行不通;起用有才之士而不给予 他足够的权力,也行不通;给他足够权力,君主却害怕世人议论,三心二意, 也行不通。”孝公又称是。卫鞅请求退出,孝公奇道:“我正想听听先生的 全部治国主张,先生为何现在却要离去?”卫鞅说:“请君认真考虑三日, 等主意定下,臣才敢将全部主张说出。”第二天孝公又派人来召卫鞅,卫鞅 说:“臣已与秦君说定,不过三日臣绝不敢上朝。”景监在一旁劝卫鞅不要 拂逆孝公之意,卫鞅说:“我首次与秦君相约就失信,以后还怎么取信于秦 君呢?”景监这才作罢。到了第三天,孝公派人用车来接卫鞅入朝,孝公向 卫鞅赐座,言谈举止十分诚恳,卫鞅于是便将秦国目前应更改哪些政令一一 说出。君臣一连交谈了三天三夜,孝公毫无倦意。事后,孝公下令封卫鞅为 左庶长,赐给他一座府第,并晓谕群臣说:“今后的国家政令全部归左庶长 执掌,有谁敢违抗,一律按抗旨犯上之罪论处。”群臣无不肃然听命。

卫鞅于是制定了新的政令,将它呈给孝公,商议停当。新政令公布之前, 卫鞅怕百姓不信服,便派人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树在咸阳城南门,下令说:

“有谁能将这根木杆移到北门,可领赏金十两。”百姓纷纷来到南门围观, 但都心中疑惑,无人敢去移动木杆,卫鞅又说:“百姓不愿搬走木杆,是嫌 赏金少吗?”当即下令将赏金增加到五十两。百姓中有一人走出说:“秦国 法令一向赏罚不明,现在下了这道命令,一定有什么用意。我搬走它纵使得 不到重金,多少也能得点赏钱。”于是便背起木杆,将它搬到北门坚起。守 在一旁的官吏急忙将此事报告卫鞅,卫鞅将那人召到跟前,夸奖他说:“你 肯听从我的命令,真是个好百姓。”当即便将赏金如数交给他,又说:“我 是决不会失信于你们百姓们的。”城中百姓互相传说,都夸赞左庶长令出必 行。第二天卫鞅就将新政令公布了出来。——此时为周显王十年。新政令是:

一、迁都咸阳;二、推行县制:境内的村镇全部合并为县,每县设 县令、县丞各一人,督促新法的实施;三、开垦荒地:城外土地,除车 马道路外均责令附近居民将它开垦为农田;四、改革租税:废除井田十 一税制,按照土地征收租税;五、鼓励农桑:男耕女织,辛勤劳作致富 者称为良民,免除其劳役,弃农经商者加征重税;六、奖励军功:凭军 功封拜官职爵位,杀敌一人,进爵一级,临战脱逃者斩首,秦君宗室也 得靠军功大小来定远近亲疏;七、保甲连坐:五家为一保,十家为一连, 互相监督,邻里犯法,如不加举报,十家同受制裁,举报者则受重赏。

八、加强政令:政令一经公布,不论贵贱贫富,都必须严格执行,若有 违抗者,一律斩首示众。

新政令公布后,百姓议论纷纷,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卫鞅命令将议 政者拿获,训斥他们道:“你们听到政令就应该认真执行。攻击新法不好的, 是抗令;说新法好的则是巴结逢迎,你们都不是我秦国的良民!”随即下令 将这些人迁到边地充军。大夫甘龙、杜挚私下议论新法,也被卫鞅贬为庶民。

卫鞅又下令征发民伕,在咸阳修筑宫室,准备选择吉日迁都,雍州大姓迁来 咸阳者,有数千家,太子驷不愿迁都,又出言攻击新政令,卫鞅大怒说:“历 来法令得不到执行,都是因为上面有人违杭。太子是国君的继承者,不便重 刑处置,但若就此将他放过,却又与国法大义相违。”于是便奏明孝公,以 教导无方之罪将太子驷的太傅公子虔处以割鼻之刑,将太师公孙贾处以面部 刺字之刑。百姓闻讯说道:“太子违抗新令,太师、太傅都难逃处罚,就更 别提别人了。”卫鞅知道人心已定,便下令择日迁都,接着又将秦国分为三 十一个县,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秦国财富骤增。卫鞅到渭水视察监狱,一天 就下令处死了七百多人,渭水都因此变得赤红,百姓在夜晚睡梦中都感到害 怕。从此秦国社会安定,国库充实,百姓全力耕织、军队尽力备战,秦国因 此变得富裕强大,为天下第一。以后秦国发兵攻楚,夺取了魏商於之地,在 武关之外,开拓疆土六百余里。周显王派使者册封秦君为“方伯”,各国诸 候也纷纷派使者前来拜贺。

此时,三晋中以魏国最强,魏惠王闻听卫鞅为秦国重用,叹道:“我真 后悔当初未听从公叔痤的话!”这时卜子夏、田子方、魏成、李克都已去世, 惠王于是下令招贤。邹人孟轲字子舆,是子思门下的得意弟子,子思姓孔名 伋,为孔子的嫡孙。孟轲从子思那里学得圣贤仁义之道,有济世安民的志向, 这时听说惠王招贤,便从邹国来到魏国。惠王亲自到城外迎接孟轲,以上宾 之礼相待。惠王问孟轲有何方策可使魏国得利,孟轲说:“臣游学孔子门下, 只知有仁义,不知还有什么得利之事。”惠王认为孟轲的话迂腐可笑,对他 弃而不用,孟轲于是便离开魏国去了齐国。潜渊先生有诗道:

仁义非同功利谋,纷争谁肯用儒流?

子舆空挟图王术,历尽诸侯话不投。

话说周国的阳城,有一个地方名叫鬼谷。因其山深林密人迹罕至而得名。

谷中有一个隐士,自号鬼谷子,相传姓王名栩,是晋平公时之人,曾在云梦 山与墨翟一同采药修道。王栩隐居鬼谷,人们都称他为鬼谷先生,其人学问 精湛,有通天彻地之能。鬼谷先生身怀四大奇学:一是数学:对日月星相了 若指掌,占卜古今之事,无不灵验;二是兵法:六韬三略,变化无穷,排兵 布阵,鬼神难测:三是杂学游说:博闻强记,出口成章,谈锋万人难挡:四 是出世之学:修真养性,精于导引养气长寿之术,羽化升仙不费吹灰之力。

鬼谷先生既懂仙家羽化飞升之道,为何还要屈身这茫茫尘俗之间呢?原来他 想引度几位聪明弟子,同归仙境,所以这才在鬼谷隐居。最初他偶然为人占 卜,所说的凶吉死生应验如神,人们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便有人前来投师 求学。鬼谷先生根据学生的天资禀性,因材施教,一是想培养一些人才,为 列国所用,二是想找到一些有仙骨的人,与自己一同研讨出世升仙之道。他 住在鬼谷,不计年月时日,所教过的弟子也不知有多少。这里单说同时求学 的几个有名的弟子:齐国人孙宾,魏国人庞涓、张仪,洛阳人苏秦。孙宾与 庞涓结为兄弟,同学兵法战策,苏秦与张仪结为兄弟,同学杂学游说。庞涓 学习兵法已有三年多,自认为已经学成,这日偶然在山下听到魏国招贤,心 中大动,想辞别鬼谷先生下山应召,但又怕先生不让他去,因而心中踌躇不 决。鬼谷先生察言观色,早已了解他的心意,于是便笑着对他说:“你时机 已到,为何不早早下山求取富贵荣华?”庞涓跪下说道:“弟子早有此意, 只是不知此行能否成功。”鬼谷先生说:“你去摘一支山花,我为你占卜一 下。”庞涓答应,到周围去寻找山花。这时正是六月暑天,百花开过,没有 山花。庞涓找了半天,只采得一茎草花,他想将草花交给老师,但又忽然想 道:“这草花又弱又小,先生定会认为我难成大器。”将草花抛开,又去寻 找了一番,无奈仍然未能找到山花。庞涓只得回去将那茎草花拾起,藏在袖 中,报告鬼谷先生说:“山中没有花。”鬼谷先生说:“山中没有花,你衣 袖中的又是何物?”庞涓被先生识破,只得将草花呈上。这草花离土多时, 又加上日晒,早已枯萎。鬼谷先生说:“你知道这朵花的名子吗?它叫马兜 铃,一开十二朵,是你享受荣华富贵的年数。你在鬼谷采到它,它又被太阳 晒得枯萎,‘鬼’傍着‘委’,你的发迹之地必在魏国。”庞涓听着,心中 暗暗称奇。鬼谷先生接着又说:“但你方才不应欺瞒为师,斯骗他人,最终 必会被他人欺骗,你千万要去掉这一毛病。我有八字相赠,你要牢牢将它记 住,‘遇羊而荣,遇马而瘁。’”庞涓跪下谢道:“弟子一定牢记先生的教 导。”庞涓临行前,孙宾送他下山,庞涓说:“我与孙兄有八拜之交,此番 若能得到重用,一定会将孙兄举荐给魏君。”孙宾说:“贤弟说得可是真话?”

庞涓发誓道:“我若言而无信,就让我死在万箭之下!”孙宾说:“多谢厚 意,贤弟何必发此重誓!”两人洒泪告别。孙宾回山,鬼谷先生见他脸上有 泪痕,问道:“你舍不得庞涓离去吗?”孙宾说:“同学深情,怎能不留恋?”

鬼谷先生又说:“你说以庞涓之才,能担当大将之任吗?”孙宾说:“他受 先生教导多年,拜将入相自是绰绰有余。”鬼谷先生摇头说:“未必,未必!”

孙宾大惊,问先生为何说出此话,鬼谷先生不答。到了第二天,鬼谷先生对 众弟子说:“我晚上睡觉,特别讨厌老鼠磨牙的声音,从今日起,你们轮留 给我值夜驱鼠。”众弟子答应。这天晚上轮到孙宾值夜,鬼谷先生从枕头下 取出一卷书册,对孙宾说:“这是你祖父孙武子的兵法十三篇,过去你祖父 将他献给吴王阖闾,阖闾用它大败楚军,后来阖闾珍惜此书,不愿让它流传 世上,便把它放在铁匣之中,藏在姑苏台内。后来越兵攻破吴国,焚毁姑苏 台,此书也就在世上失传。我与你的祖父交情甚深,曾从他那里得到此书副 本,并亲自为它做了注释,但却从未轻易传授给他人。我见你心地忠厚善良, 今日特将它交还给你。”孙宾说:“弟子从小失去父母,又与宗族离散,虽 听说祖父有此书,却从未见过。先生既为此书做注,为何不把它交给庞涓, 却独送给弟子呢?”鬼谷先生说:“得到此书的人,若用得好会对天下有利, 若用得不好,则会对天下造成大害。庞涓人品不佳,为师怎能轻易传授给 他?”孙宾捧书回到卧室,日夜研读,三日之后鬼谷先生将原书回收了去。

鬼谷先生翻开书册,逐篇考问孙宾所学,孙宾对答如流,一字不漏。鬼谷先 生大喜说:“你如此勤奋用心,你的祖父如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高兴的。”

再说庞涓辞别了孙宾,一路来到魏国,投在了相国王错门下。王错将他 举荐给惠王。庞涓上朝拜见,正赶上掌膳官给惠王进献蒸羊,庞涓心中喜道:

“先生说我‘遇羊而荣’,真是一点不错。”惠王见庞涓一表人材,放下筷 子站起相迎,庞涓叩头拜礼,惠王将他扶起,问他所学兵法,庞涓说:“臣 多年在鬼谷先生门下学习,先生的排兵布阵学问,臣已全部学会。”于是便 将三年所学尽数讲给惠王听。惠王问他:“我国东有齐国,西有秦国,南有 楚国,北有赵、燕,韩在西南,几个国家都势均力敌,难分上下。赵国昔日 发兵夺我中山,先生可有何良策将它夺回?”庞涓答道:“大王若肯起用微 臣,我定能使魏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兼并天下易如反掌,这区区六个诸 侯国又算得了什么?”惠王不信,庞涓又说道:“以臣所学兵法,尽可将六 国玩于股掌之上,若做不到,臣甘受军法处置。”惠王大喜,将庞涓拜为元 帅,并让他兼领军师之职,庞涓的儿子庞英、侄子庞葱、庞茅,也被封为将 军。庞涓操练兵马,先进攻卫、宋等小国,屡屡得胜,卫、宋、鲁、郑的君 主纷纷归附来朝。齐国军队进犯魏境,也被庞涓击退。庞涓自认为自己建立 了不世之功,心中甚是得意。

此时墨翟因游历天下名山,路过鬼谷,便入谷来拜访旧友。在鬼谷先生 的住处,墨翟与孙宾相见,两人交谈十分相投。墨翟对孙宾说:“你学业已 成,为何不出山求取功名?”孙宾答道:“我的同学庞涓出仕魏国,约好将 我举荐给魏王,我现在就是在等这个消息。”墨翟说:“庞涓现在出任魏国 元帅,我这就为你到魏国去一趟,看看他心意如何?”墨翟一到魏国,就听 说庞涓自恃有功,大言不惭,知道他不会举荐孙宾,便亲自求见惠王。惠王 素知墨翟贤名,急忙下阶相迎,向他请求兵法,墨翟粗略说了一些,惠王大 喜,便想将墨翟留在魏国做官。墨翟推辞说:“臣是个山野之人,不习惯在 朝为官。臣知道孙武子有一个嫡孙,名叫孙宾,此人有将帅之才,现在他随 老师鬼谷子隐居在鬼谷,大王何不派人将他召来?”惠王说:“孙宾是庞涓 的同学,他两人哪个更强?”墨翟说:“两人虽是一师之徒,但孙宾已学得 祖父秘传兵法,普天之下也无对手,庞涓怎能和他相比?”墨翟走后,惠王 将庞涓召来说道:“我听说你有个同学叫孙宾,人们说他已独得孙武子秘传 兵法,其才能天下无人能比,将军为何不替我将他召来?”庞涓答道:“臣 不是不知道孙宾的才干,只是他是齐国人,他的亲属也都在齐国,大王若重 用他,只怕他会向着齐国。惠王说:“‘士为知己者死’,难道非得是本国 人,才能得到重用吗?”庞涓答道:“大王既然想召见孙宾,臣这就修书请 他出山。”心中却暗暗想道:“如今魏国的兵权,都操在我一人手中,孙宾 一来,必会得到魏王的宠幸,削夺我的兵权。现在魏王下令,我不能不听, 且等他来了,我再设计害他就是了。”庞涓于是写了一封信,先让惠王过目, 惠王命人用驷马大车,带着黄金白璧和庞涓的书信去鬼谷迎请孙宾。孙宾拆 信读道:

庞涓托孙兄之福,一见魏王,即受到重用。分别时我答应将孙兄举 荐给魏王,今日已经践约。请孙兄应召出山,共图大业。

孙宾将庞涓的书信呈给鬼谷先生。鬼谷先生已知庞涓受到重用,这时见他写 信约请孙宾,信中竟无一字问候老师的话,知他是个寡恩忘本之人,但也不 大计较。鬼谷先生深知庞涓骄狂嫉妒,担心孙宾被他不容,本想出言劝阻, 但他见到魏王使者十分郑重有礼,孙宾本人也跃跃欲试,便不好再多说。他 也让孙宾拿一枝山花来占卜,此时正是九月天气,孙宾见先生几案上的花瓶 中供有一枝黄菊,便把它拔出呈给先生,然后又郑重地将它放回瓶中。鬼谷 先生于是下断语说:“此花虽被摧折,但其生性耐寒,经霜不败,因而你以 后虽会受到残害,也不算大难大凶;花被供于案上瓶中,因而你会受到世人 敬重;瓶由金铜注入模具而成,与钟鼎同类,你以后将威震天下,名刻钟鼎 之上;只是山花被人两次放入,恐怕你不会马上成就功名;花最后重归瓶中, 看来你将在故乡齐国建立自己的功业。我替你将名子改动一下,可助你进取 有为。”于是便在孙宾的“宾”字左边加了一个“月”旁,从此孙宾改名为 孙膑。按照字义,膑是指削去膝盖骨,此时鬼谷先生已预知孙膑要受此酷刑, 只是天机不可泄露罢了。鬼谷先生真是奇人!后人有诗道:

山花入手知休咎,试比蓍龟信有灵。

却笑当今卖卜者,空将鬼谷画占形。

孙膑临行前,鬼谷先生将一枚锦囊交给他,一再叮嘱说:“一定要到事情万 分紧急时,才能折开观看。”孙膑拜辞先生,随魏王使者下山,登车上路。

苏秦、张仪在一旁看着孙膑离去,心中十分羡慕,于是商定一同去拜别 先生,也要下山求取功名。鬼谷先生说:“天下最难得的就是聪明之人,以 你们二人的资质,若肯潜心修道,定可羽化成仙,你们何苦要劳碌尘俗,为 浮名虚利奔走呢?”苏秦、张仪一齐答道:“良材不能烂在山崖之上,宝剑 不能总藏在剑匣之中!日月如流,光阴不再,我们受先生教导多年,也想乘 时而出,建功立业,图个名垂千载。”鬼谷先生问:“你们两人中有谁愿留 下与我作伴?”两人都执意要出山,不肯留下。鬼谷先生无法勉强他们,长 叹道:“修道成仙之材真是难寻啊!”鬼谷先生又为两人占卜道:“苏秦先 吉后凶,张仪先凶后吉;苏秦游说列国在先,张仪随后。我看孙膑、庞涓两 人势必会破脸成仇,你们两人可要互相谦让,不可有伤害同窗之情。”两人 叩头受教。鬼谷先生又取出书册两本,分赠苏秦、张仪,苏秦见是一部太公 《阴符篇》,说道:“这书弟子已经熟读,先生今日将它赐给弟子又有何用?”

鬼谷先生说:“你虽已熟读,但尚未学得其中精髓,你只须将它随身带去, 反复探讨,自会从中受益。我以后也要逍遥海外,不再在这谷中隐居了。”

苏秦、张仪辞去,数日后鬼谷子也动身入海去游蓬莱仙岛,有人传说他已得 道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