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千斫复万镂,
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
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
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
对此长叹终百年。
鲍照诗文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女子遭遗弃的痛苦。诗的特异之处,是抓住一个小物件——“金博山”落笔,着意铺叙点染,旁敲侧击,可谓运用传统比兴手法而有所推陈出新的好例子。“博山”,一种香炉的名称,因炉盖形状像重叠的山形而得名。一般用铜器制怍,称之为“金”,是形容其光泽的明亮,也表示它的名贵。这种香炉在古代相当时行,有的做工十分考究。葛洪《西京杂记》谈到:“长安巧工丁缓作博山香炉,镂以奇禽怪兽,皆自然能动”,可见工艺的精致。这首诗里的“金博山”也非比寻常之物,它由洛阳名工铸就,经过千斲万镂,刻上了精丽的图形。关于图绘中的“秦女携手仙”,秦女,即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爱好音乐,嫁给了萧史,亦善吹笛,夫妻欢爱相得,后双双骑凤升天而去。将这一对神仙伴侣的故事雕画在博山炉上,极有深意,它是女主人公昔日爱情生活的象征,也是她当前孤苦生涯的鲜明比照。诗篇在描写金博山时着力突出了这幅画面,确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承君”以下四句,就把金博山同以往的爱情生活联结在一起叙述了。回想那时候,自已和心上人在两情欢洽的氛围里共渡良宵,精巧的博山炉即放置在床帏间。它那龙鳞般的篆纹在烛光照耀下焕发奇彩,一缕缕轻烟随风传送出沁人的香味,是令人十分陶醉而魂销的。其间亦自有金博山的一份参与。由此看来,它不仅仅是主人公爱情生活的象征,同时也是那个永志不忘的幸福时辰的活生生的见证。一路铺排至此,写的都是爱情和欢乐的场面,谁也没有料到,结尾处却陡然翻出变徵之音,一下子推向了悲剧的结局。在前后转接处,“如今”两字起了重要的提挈作用,它在往日的欢娱和今天的失意之间,划出一道分明的界线。可知两情欢洽已成过去,而人心的一朝变异,却给主人公带来了终身的遗恨。憾恨而仍然不能忘怀过去,便只有对着那作为爱情见证物的博山炉叹息不已了。诗篇结末“对此”的“此”,正是指的开首时详加介绍的“金博山”。所以前面的大段描述,其实皆为女主人公失去爱情后的观感和忆念。懂得了这一点,回过头来重读上文,读者就会品尝到在那华美而充满柔情的辞藻背后,潜隐着无限的辛酸与苦涩。一个小物件,系连着主人公一生悲欢离合的命运波折,蕴含着她内心并发的甜酸苦辣诸般情味。藉此为绾接点,从侧面烘托出这样一个爱情悲剧,确能收到要言不烦、以少总多的艺术效果。至于篇终那一声人心不固、见异思迁的感叹,究竟局限于男女恋情,还是别有寄托所在,只能“见仁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