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顾炎武诗文作品赏析

【注释】:山海经北山经:发鸠山有鸟名精卫,是炎帝女女娃所变。女娃游东海,溺死;后化为精卫,卫西山的木、石,往填东海。明亡后,顾炎武立志复国;诗以精卫为喻,写他的抗清复明的决心。作于清世祖顺治四年(1647)。“万事”四句:问精卫。尔:指精卫。“终古”永远。“我愿”四句:精卫答。“呜呼”三句:讽刺当时托名遗民,而实为自己利禄打算的人。鹊、燕:比喻无远见、大志,只关心个人利害的人。

----【古诗今译】我知道,世上万事万物原本就不都是均衡的,你没有必要自寻烦恼,凭你这径寸之身,就算能长生不老,你也无法将汪洋大海填平。我也不止一次想过,决意要填平这汪洋大海,即使身沉大海淹死,填海之心也不会悔改,如果大海填不平,我填海的决心就不会终止。教人伤心哪!你没看见吗?那西山上的鸟雀们都在各忙各的,为自己铸造安乐的巢穴呢。【赏析】顾炎武(1613-1682年),汉族。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顾炎武从二十七起开始编纂两部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这首诗是顾炎武在36岁时根据《山海经》关于精卫鸟的故事写成的。相传,精卫鸟是炎帝的女儿,被大海吞噬了生命。她的灵魂变成了一只精卫鸟,锲而不舍不知疲倦地从高山采集石子和树枝衔在嘴里丢向东海。顾炎武把自己比喻为精卫鸟,决心以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实现自己抗清复明和编写巨著的大业。《精卫》诗表达了诗人坚持气节,不向清王朝屈服的决心。在历经三十年后,巨著终于完成。顾炎武为了探索经国济民之道,跋山涉水,调查研究,作了大量笔录,孜孜以求,直到“死而后已”。在诗作中,既表露了诗人决意复明的决心,同时也渗透了区区一人的身单势孤,当然,也有对那些为了一记利益“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的不满和无奈。

灵感家首页经典诗文作品赏析

顾炎武诗文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