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赏析

本篇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三大科中最长于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一科一花鸟画,并按其发展脉络分为远古、隋唐、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七个时期,多方位多角度地诠释了花鸟画的艺术内涵。风格上既有工整细致的工笔花鸟,也有生动活泼的写意花鸟,内容涉及岩石凿刻画、陶制彩绘画、木胎漆绘画、纸本设色画、绢本设色画等,汇集了三百余幅历代名家传世名作。选品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大型艺术品收藏机构,弥足珍贵、美不胜收,具有极高的鉴赏和收藏价值;并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花鸟画研究专家、美术史专家撰写说明、点评,使读者能管窥其中门径,获得高超的艺术享受。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世界画坛中有着伟大的成就与鲜明的民族特色。山水、人物和花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题材。花鸟画是个较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畜兽、虫鱼、树木、蔬果等。中国花鸟画体现了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往往通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其技法多样,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和写意花鸟;又以水墨色彩使用上的差异,分为水墨、泼墨、设色、白描和没骨花鸟。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就已萌芽,发展到六朝则初具规模。隋唐时期花鸟画有了较大的发展,已经完全独立成与山水、人物并列的一大新兴画种。进入五代,以“黄徐异体”为标志,花鸟画已经臻于成熟。西蜀黄笙,作风艳丽丰满,称“黄家富贵”;南唐徐熙,意境清淡隽秀,称“徐熙野逸”。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已由单纯的模拟自然进入托物言志的阶段。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的时期。画院极盛,其风格精工,设色艳丽;院外则追求清空放逸的画风。元代花鸟画的主流是借梅兰竹菊寓君子之德。明代花鸟画突破了“院体”程式,水墨写意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创的大写意体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清代的八大山人画中表现了内心的忧国之痛。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独辟蹊径,后任颐又加以弘扬发展,使得花鸟画在清末出现了一次小的高潮。

本篇共精选了三百余幅花鸟画,按朝代分为先秦至两汉篇、隋唐篇、五代篇、宋代篇、元代篇、明代篇、清代篇等7个篇章。旨在通过精美画幅原汁原味的呈现和精练文字的诠释,让读者能够了解到历代花鸟画的发展概况以及各个流派的特色,欣赏到花鸟名家们的精湛技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与精神的愉悦,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祖国辉煌灿烂的传统绘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