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逢3月,密西西比河上寒气袭人,两岸树林里的冰雪尚未融化,一股凛冽的北风刮来,站在甲板上的马克·吐温直打哆嗦。幸而轮船是朝下游行驶,航速较快,不用多少日子,马克·吐温就一帆风顺地到了圣路易斯城。 两年前,姐姐帕梅拉与邻居威尔·莫费特结了婚,夫妇俩搬迁到圣路易斯城里定居,姐夫代销商品,生意还算不错。马克·吐温在他们家住了一段时间,到当地的《晚报》的排字间做临时工,积攒些钱,作为去纽约参观世界博览会的旅费。临行时,马克·吐温小心翼翼地将一张 10元的大钞票,缝在上衣的衬子里,他的口袋里只有3元多零钱。 从穷乡僻壤的西部小镇,来到拥有51万多人口的东部大都会,四周的一切,真是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小伙子马克·吐温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他在纽约参观了万国博览会,观看了在乡镇上连做梦都不敢想的许多新奇的展品。他对问世不久的一种“安全电梯”最感兴趣,人们上下楼时不必再爬楼梯,建筑工人可以依靠这种升降机械,盖起一栋栋高楼大厦。 在举世闻名的大都市的十里长街上,行人熙来攘往,各种车辆川流不息,夜总会的五颜六色的灯光通宵达旦,阔佬们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 马克·吐温口袋里的10元钞票,在纽约不到几日就花得一干二净。 他举目无亲,只得跟成千上万的穷人们一样,忍饥挨饿,满城奔波,寻找活干。他真算幸运,很快就在克利夫街的一家印刷所找到了工作,他住在一英里外的技工集体宿舍里。 后来,马克·吐温又从纽约到费城,先后在《探索报》《大众报》和《北美日报》等报馆当印刷工人,挣了些钱,他甚至想方设法乘坐飞机,到首都华盛顿浏览了一番。 马克·吐温在纽约的好几家大剧院看过戏。剧中扣人心弦的惊险情节和悲壮场面,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令人赞叹的舞台布景和灯光设计,使马克·吐温无比惊奇,他看得如醉如痴。他怀着兴奋的心情,将自己的感受写信告诉家里人。 在这些大城市里,最吸引马克·吐温的是当地的图书馆。他一下子就迷上了那里浩如烟海的各种书籍,他的绝大部分空闲时间都是在纽约的公共图书馆度过的。 他既喜欢阅读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也爱看内容严肃的历史和哲学著作。 马克·吐温小时候就是美国小说家库柏、英国作家司各特、狄更斯和诗人拜伦的忠实读者,他熟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如今一旦来到大城市的图书馆,马克·吐温抓紧时间,如饥似渴地读书,几乎通读了他最喜爱的一些作家的所有作品,他感到这是出生以来最大的一次文化享受,充实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开拓了文学领域的视野,提高了欣赏水平。 马克·吐温对英国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艺术风格与写作技巧十分赞赏,他很喜欢高尔斯密士的具有强烈讽刺倾向的作品,但对这位英国小说家创作中的宗教色彩浓厚的感伤主义的田园牧歌式的描写不大感兴趣。马克·吐温对狄更斯的态度比较复杂,一方面,他高度评价这位伟大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的许多长篇小说,从小就爱读它们,毫无疑问,他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另一方面,马克·吐温认为狄更斯的幽默讽刺不够辛辣,缺乏深度,他甚至认为狄更斯1836年创作的讽刺小说《匹克威克外传》里,“很难找到真正使人感到诙谐可笑的地方”,看来,马克·吐温的这类评语未免有些偏颇。 马克·吐温在东部城市生活了将近一年,本来,他凭借自己熟练的排字印刷技术,在那里混碗饭吃是不成问题的。但全家人目前的处境究竟如何呢?他很想念母亲和兄弟,于是,决定回家看看。 自从马克·吐温离开汉尼巴尔镇后,欧利恩就好像失去了主心骨,没有了得力助手,他的报纸编印得越来越差,单调乏味,销路受阻,勉勉强强地支撑着出版几期后,他就把报纸交给农庄主去办,欧利恩借了他的500元一直无力偿还。 欧利恩从汉尼巴尔镇来到密西西比河畔的另一个小镇,衣阿华州的马斯卡廷,决定在那里另起炉灶,急需马克·吐温前去帮忙。 马克·吐温坐了3天3夜的火车,从东部的大城市来到西部小镇马斯卡廷,协助欧利恩创办《马斯卡廷记事周报》,并且取得了这个刊物的一点股权。可是,欧利恩优柔寡断、朝三暮四的老毛病怎么也改不了,马克·吐温工作了几个星期后,忍无可忍觉得实在跟哥哥在一起办不成事业,他又动身到圣路易斯城去了,继续在该城的《晚报》当排字工,待遇还相当优厚。 过了一段时期,年近30岁的欧利恩和一位19岁的姑娘结了婚,在另一个小镇基欧卡克成家立业,借款买下了一个印刷所,同时,把母亲和弟弟亨利接来同住在一起。基欧卡克镇坐落在汉尼巴尔镇以北50英里的密西西比河畔。 这时,马克·吐温接连收到欧利恩写来的好几封信,言辞非常恳切,无论如何要他赶紧回家帮助打开印刷厂的局面,出自对家庭的高度责任感和兄弟之间的手足情谊,马克·吐温无可推脱,他只好辞去了在圣路易斯城《晚报》的工作,风尘仆仆地来到基欧卡克镇,和弟弟亨利一起在欧利恩新开办的印刷所工作。 白天,马克·吐温在印刷所有干不完的活,许多事情都离不开他,只有到了晚上,他才有空闲时间跟朋友聊聊天,或者看看书。 他阅读的范围愈来愈广泛,有时几乎只要是能找到手里的书,他都要读一读。他知道自己没有机会进学校念书,博览群书,开卷有益,这是他获取文化知识的最佳途径。 1856年一个夏天的夜晚,气候闷热,连密西西比河上的空气都仿佛凝结了似的,没有一丝风吹来。马克·吐温坐在床上,兴奋地朗读一位亚马孙河探险家的游记,把弟弟亨利的睡意都驱散了。 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河面宽阔,水深莫测,比密西西比河还大,那里到处是热带原始森林,动植物种类繁多,矿产资源丰富,当时绝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开发,只有过着原始部落生活的印第安人出没其间。 游记的作者是美国海军上尉威廉·路易斯·赫恩顿,他从1851年5月到1852年5月,越过秘鲁的安第斯山和巴西的赤道地带,对亚马孙河进行了整整一年的探险考察,用生动有趣的文笔,描绘了他亲眼看到的一切令人神往的景象和事物,深深地打动了马克·吐温的心。 赫恩顿的这本书,使马克·吐温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马上跟亨利商议,决定不远万里,到亚马孙河去干一番冒险的事业,成为开发那块神秘富饶的土地的一名先驱者。 弟弟亨利听了他的远大抱负后,目瞪口呆,认为马克·吐温是读书入迷,有些走火入魔了。不过,他只是提醒吐温,这可需要筹措一笔相当可观的费用啊。欧利恩的印刷所一直生意萧条,门庭冷落,他仍然没有付给马克·吐温一文工钱。 11月的一天,正值初冬季节,寒风刺骨,马克·吐温在基欧卡克镇的街上散步,忽然,几张纸片随风飘舞,有一张被房屋的墙壁挡了一下,恰巧落在他的脚下,他无意之中顺手拾起一瞧,真是出乎意料之外,竟然是一张面值50元的钞票!马克·吐温当即贴出了招领启事,一连等了 4天都无人过问。看来,也许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吧,这正好可以用做去亚马孙河探险的旅费。 马克·吐温劝说亨利跟他结伴同行,亨利从小诚实听话,长大后做事一直谨小慎微,他担心母亲不会同意而婉言拒绝了马克·吐温的这一建议。 在童年时代马克·吐温就喜欢探险,他始终富有开拓进取精神,即使没有人做伴,他也决心单枪匹马去干。 为了尽量多凑些钱,他离开基欧卡克镇,来到辛辛那提城,在莱特父子公司的印刷所干了5个月活,省吃俭用,将工钱尽量积蓄下来。 到了第二年4月,马克·吐温花16元钱购买了前往新奥尔良的船票,乘坐“保尔·琼斯号”轮船,沿着俄亥俄河顺流而下,揭开了去遥远的亚马孙河探险和开发的宏伟规划的第一页。 |
灵感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