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发生在意大利的一场涉及文学、戏剧、美术、音乐、电影等各领域的现代主义运动。它紧随法国的立体主义,首先从文学开始,运动领袖是意大利诗人、剧作家马利奈蒂。1909年,他与画家波丘尼、塞弗里尼、鲁索罗联合在巴黎发表了一个《未来主义绘画技法宣言》,宣告未来主义的诞生。他们宣称以前用过的都该抛弃,无论是罗马帝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法则还是书本上的知识、学院的经典都要统统抛弃。并先后在巴黎、佗敦、柏林等地巡回展出。在美术特别是绘画的表现形式上,未来主义受立体主义的影响,用分解物体的方法表现运动的场面和感觉,用线和色表现重叠的形和层次交错,以表现速度、力量、运动为宗旨,歌颂狂热的行为。其核心人物是波丘尼,《城市的兴起》则是他未来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未来派,是由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奈缔(Filippo Tomasso Marinetti)作为一个运动而提出和组织的。他在1909年整个一年中,向全世界发表了一个宣言,这个宣言以浮夸的文辞宣告过去艺术(过去派)的终点和未来艺术(未来派)的诞生。他聚集了一群诗人和画家在他周围,其中重要人物有乌姆伯托·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卡洛·卡腊(Carlo Cara,1881年生)、卢伊吉·鲁索洛(Luigi Rssolo,1885-1947)、贾科末·巴拉(Giacomo Balla,1871年生)和吉诺·塞弗里尼(Gino Severini,1883年生)。波丘尼写了一篇“未来派画家的宣言”,于1910年2月 11日发表,并于3月3日向都灵的查雷拉戏院的广大观众公开宣布。同年4月11日发表未来派“绘画技巧宣言”。随后又接二连三的出现一些论证和宣言。1912年,这个集团于巴黎举办了他们的作品展览会(随后移至伦敦和柏林展出),1914年,波丘尼出版了一本书,将他们的观点做最后一次说明——形式上和事实上都是最后一次,因为同年爆发的世界大战,使这个集团解散了。波丘尼,这个运动的推动者,在1916年逐渐恢复伤势时却意外的被杀害了。因此这个集团没有再组织起来。塞弗里尼有一段时期转向了立体派,卡腊受到了契里科(Chirico)的形而上学的绘画的影响,巴拉终于又回到了学院派的现实主义,鲁索洛本来就是未来派音乐的作曲家(以“骚捞主义”(Bruitism)的音乐见称),显然对绘画没有兴趣。代表人物有巴拉(Giacomo Balla,1871-1958)、薄邱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塞佛里尼(Gino Severini,1883-196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