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麦克白》创作于1606年,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最后一部,也是他篇幅最短的剧本之一。
莎士比亚创作《麦克白》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挽回“王家供奉”剧团在国王和大臣们心目中的地位。1604年至1605年间,“王家供奉”剧团在“环球”剧院上演了一部名为《高利》的戏剧。剧中描写的是詹姆士一世在任苏格兰国王时,侥幸地避免了一次由高利领导的谋害他的阴谋。或许是因为剧中描写了一个反对国王的阴谋;或许是因为按照传统,不适合在舞台上描写在位的国王。总之,大臣们对这部戏剧非常不满。
为了挽回影响,就必须演出一个奉承宫廷的作品。身为“王家供奉”
的股东,莎士比亚似乎责无旁贷。于是,他开始研究苏格兰的历史,寻找合适的题材。在霍林西德的《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史》中、莎士比亚找到了他所需要的题材:一个苏格兰贵族杀死国王篡夺王位的故事。他根据这段故事很快就编出了剧本《麦克白》。
剧本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王詹姆士一世微笑着看完了全剧,无疑他认为自己同剧中的老国王邓肯一样,是具有公平、正直、慷慨、谦逊等品质的理想君王的化身。观众们在看完戏之后则开始思考:国家大权该交给什么样的人,他们的这位新国王合格吗?
《麦克白》一开场,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阴森恐怖的场面:荒原上,雷电交加,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和班柯平定了考特爵士的叛乱,在凯旋途中遇见了三位女巫。三位女巫的模样十分怪诞,穿的衣服不伦不类,而且都长着胡子。麦克白和班柯停住马向她们问路。起先,她们把干裂的手指放在干瘪的嘴唇上,一声不响。接着,她们突然怪模怪样地向麦克白道起喜来。
第一个女巫称麦克白为“格莱密斯爵士”,第二个女巫称他为“考特爵士”,第三个女巫称他为“未来的国王”。麦克白感到十分惊讶: “格莱密斯爵士”是他父亲死后,他得到的称号,但女巫怎么会知道的呢?而“考特爵士”的称号,他从来没有得到过。至于“未来的国王”
则更使他难以置信,因为现任的国王有两位王子。
班柯也要女巫给他预卜未来。女巫同样向他道喜,说他不像麦克白那样幸运,可是比麦克白更有福,还说他的子孙将要当国王。说完这些话,女巫们就像泡沫一样地消失了。
麦克白和班柯听后,正在将信将疑之际,国王邓肯派来迎接他们的大臣证实了女巫的第一个预言:为了奖赏麦克白的战功,国王把叛臣考特爵士的头衔封给了麦克白。第一个预言的实现,唤起了麦克白强烈的权力欲,激发了他内心勃勃的野心:两句话已经证实,这好比是美妙的开场白,接下去就是帝王登场的正戏了。
麦克白是国王的表弟,英勇的大将,为国家立过很多功劳,在国内地位显赫。这回平定叛乱归来,国王邓肯对他大加赞赏。
见过国王之后,麦克白回到自己的城堡。他把女巫的三个预言和第一个预言已经实现的事告诉了妻子。麦克白夫人是个心狠手辣、野心勃勃的女人。她早就盼望丈夫能成为一个伟人,但她担心丈夫缺乏必要的毒辣。因此,她不断地怂恿麦克白,进一步激发了麦克白的野心。
这时,国王邓肯为了表示对麦克白的嘉奖,带着两个王子到他的城堡里来作客。麦克白城堡的景色十分美丽,国王邓肯来到这儿感到十分高兴。麦克白夫人表面上对国王装得非常殷勤,但心里却在盘算,要是趁这个机会把国王杀了,她的野心就能实现了。
晚上,她安排国王和王子们就寝以后,便怂恿丈夫去杀国王。麦克白十分犹豫,他的心里还有着一点良心。他认为:他到这儿来本有两重的信任:第一,我是他的亲戚,又是他的臣子,按照名分绝对不能干这样的事;第二,我是他的主人,应当保障他的身体的安全,怎么可以自己持刀行刺?而且,这个邓肯秉性仁慈,处理国政,从来没有过失,要是把他杀死了,他的生前的美德,将要像天使一般地发出喇叭一样清脆的声音,向世人昭告我的弑君重罪。
麦克白夫人见他下不了决心,便采用激将法,骂他是懦夫,说他才说了一句“我想要”,接着又说一句“我不敢”,像一只畏首畏尾的猫,缺乏一个男子汉应有的勇气。麦克白见妻子说他胆小,便激动了,他说,只要是男子汉敢做的事,他都敢做。于是,麦克白夫人便告诉丈夫,她已经计谋好了:国王赶了一天的路,一定睡得很熟,她把国王的两个贴身卫兵灌醉,然后就可以放手干了,最后再把谋杀的罪名推到两个卫兵的身上。
麦克白在妻子的一再怂恿下,鼓足勇气摸进国王邓肯睡的房间,用卫兵的刀把邓肯杀了。但他的心是那么慌乱,他仿佛听到有人在喊“不要再睡觉了,麦克白已经杀害了睡眠!”他心慌意乱地离开了邓肯的卧室。他的妻子守在门外,问他是否把鲜血涂抹在两个卫兵身上,麦克白说他忘了。她要麦克白回去补干,可是麦克白说自己心慌得厉害,不肯再回去。麦克白夫人便夺过丈夫手中的刀,走进邓肯的卧室,把鲜血涂抹在卫兵的身上,然后她回到房间里去洗手。
天亮了,大臣麦克德夫来叫醒国王,发现国王已经被人杀害了。麦克白夫妇装出十分悲痛的样子,国王的两个卫兵满身是血,神色惊慌地站在一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麦克白装出气愤的样子,把两个卫兵都杀了。两位王子看到形势不好,趁着慌乱逃走了。马尔康王子逃到英格兰,道纳本王子逃往爱尔兰。
国王死了,王子又逃走了,王位自然就由与国王邓肯血统最近的亲属麦克白继承了。女巫的预言又一次实现了。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取得王位的麦克白并没有满足。女巫的第三个预言使他心烦意乱,他不能忍受自己的王位将由班柯的子孙来继承,决定把班柯除掉。用麦克白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
麦克白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宴会,邀请所有的贵族大臣参加,也郑重其事地邀请班柯父子赴宴,但他却暗地里安排刺客杀死了前来赴宴的班柯。所幸的是,班柯的儿子趁着夜黑月暗逃走了。
宴会上,麦克白正站起身,走到大臣们中间,与他们频频干杯。突然,他看见班柯的鬼魂满身是血,走了进来,坐到他的座位上,还对他摇着血污的长发。麦克白吓得脸色发白,对着鬼魂喃喃自语起来。然而,大臣们却看不见鬼魂,他们看到麦克白向着一把空的椅子说话,都感到十分惊诧。
麦克白夫人连忙出来圆场,叫大家不要惊慌,说他丈夫从小就有爱自言自语的毛病,这是他的老毛病又犯了,过一会儿就会好的。可是,过了一会儿,麦克白又看到班柯的鬼魂出现了,他疯狂地对着鬼魂大叫。
客人们看到麦克白如此失态,就纷纷告辞了。客人们走后,班柯的鬼魂也消失了。麦克白把他所看见的东西告诉妻子,他的妻子也惊慌起来。
麦克白决定第二天天一亮就去找女巫,询问未来的凶吉。
第二天,麦克白来到女巫的山洞里,要她们告诉他未来的祸福,以及眼下该提防些什么。女巫们招来第一个鬼魂,那是一个戴着钢盔的头颅。鬼魂对麦克白说,要特别当心麦克德夫。麦克白一听,立刻觉得这话正中要害。因为最使他感到忧虑的另外一个人就是麦克德夫。
接着,女巫又招来第二个鬼魂,那是一个浑身是血的小孩。鬼魂对麦克白说:“你要残忍、勇敢、坚决;你可以把人类的力量付之一笑,因为没有一个妇人所生下的人可以伤害麦克白。”麦克白立刻感到轻松起来:天下有谁不是女人生的呢?因此,谁也不能伤害他。
然后,女巫招来第三个鬼魂,那是一个头戴王冠,手拿树枝的小孩。
鬼魂对麦克白说:“麦克白永远不会被人打败,除非有一天波南的森林会冲着邓西嫩高山移动”。麦克白一听,更加高兴了。因为波南的森林怎么可能向高山上移动呢?
最后,麦克白问女巫,班柯的子孙会不会成为苏格兰的国王。女巫们大声高叫,八个穿着国王服装的人影一个个地登场,班柯的鬼魂紧跟在后面,用手指着他们。麦克白明白,这些便是班柯的子孙,他仿佛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这时,音乐声响起,女巫们跳着舞,和鬼魂一起消失了。
麦克白回到宫廷,立刻就派人去抓麦克德夫。可是他晚了一步,麦克德夫已经逃到英格兰去了。麦克白叫人把麦克德夫的一家全都杀死,包括还在襁褓中的婴儿。麦克白的残暴行为,引起了苏格兰臣民极大的不安和反感。贵族们纷纷逃亡,麦克白已经处于众叛亲离的境地了。
麦克德夫逃到英格兰后,找到马尔康王子,希望能团结起来讨伐麦克白,拯救暴君统治下的苏格兰。马尔康王子起初不相信麦克德夫,几经试探后,才相信了他的诚意。在麦克德夫和马尔康的对话中,表达了莎士比亚对理想君王的要求和对待暴君的态度。理想的君王应该具有“公平、正直、节俭、镇定、慷慨、坚毅、仁慈、谦恭、诚敬、宽容、勇敢、刚强”的品质,这无疑是人文主义者美好的理想。至于对那些“嗜杀、骄奢、贪婪、虚伪、欺诈、狂暴、凶恶”的暴君,莎士比亚通过麦克德夫之口说:“这样的人是不该让他留在人世的。”
当马尔康王子和麦克德夫率领的军队向麦克白的驻地——邓西嫩高地进发时,麦克白正深居在他的城堡中。此时的他已是众叛亲离:每分钟都有一次叛变,谴责他的不忠不义,受他命令的人,都不过奉命行事,并不是出于对他的忠诚;现在他已经感觉到他的尊号罩在他的身上,就像一个矮小的偷儿穿了一件巨人的衣服一样束手绊脚。
这时,麦克白夫人的精神也已经完全崩溃。为了逃避冤死鬼魂的纠缠,她的寝室里通宵点着灯火。在罪孽感的巨大压力之下,她终于发病而死。麦克白听到她死去的消息后,没有任何悲恸。他那颗习惯于杀戮的心已经枯死,他对人生已经不再抱有希望: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马尔康王子和麦克德夫率领的大军来到波南森林附近的田野上。为了隐匿全军人数,马尔康王子命令每个战士砍下一根树枝举在面前,仿佛波南的森林真的向邓西嫩高山移动过来了。麦克白得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慌忙应战。现在支撑他的只剩下鬼魂的那句话:“没有一个妇人所生下的人可以伤害麦克白”。麦克白的军队已经丧失了斗志,只有麦克白还在垂死挣扎,逢人便砍。最后他遇到了麦克德夫。他轻蔑地对麦克德夫说,凡是女人生的都伤害不了他。但麦克德夫说自己是未足月时从母亲的腹中剖腹取出来的。麦克白最后的精神支柱被彻底摧毁了,他顿时丧失了信心,最终死在麦克德夫的剑下。
马尔康王子的军队取得了全胜,他在臣民的欢呼声中,被拥戴为苏格兰的国王。
《麦克白》的主题是非常明确的:表现野心、贪欲对健康人性的扼杀。一个有所作为的英雄一旦抱有个人野心,不仅会自我毁灭,而且祸国殃民。
戏剧一开始,出现在观众面前的麦克白是一位驰骋疆场的勇士,一位忠君爱国的将领。但由于女巫的预言和妻子的怂恿,他的权力欲望被诱发,勃勃的野心在心底无限膨胀起来。
与莎士比亚所有的悲剧主人公一样,麦克白也具有丰富复杂的性格。他既有勃勃的野心,也有善良的一面。
麦克白在战场上杀人无数,为什么在杀一个邓肯时竟那样畏畏缩缩,心惊胆战呢?因为他杀的不是一个残忍专制的暴君,不是一个对他怀有敌意,不断迫害他的国王,而是一个对他恩宠有加,仁慈宽厚的国王。杀害他没有任何理由,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权力的野心。麦克白清楚地知道自己动机的邪恶和手段的卑鄙。良心使得他无法不犹豫、动摇。正因为他的内心还有着良知,所以,在杀死邓肯以后,他在幻觉中才不断听到有人喊叫“麦克白已经杀害了睡眠”;在派人杀害班柯以后,他在幻觉中才会看到班柯的鬼魂。
然而为了巩固自己篡夺的王位,麦克白又进行了一连串的屠杀。频繁的杀人,使麦克白的心肠变得越来越硬、越来越狠毒。残存的一点点良知逐步被罪恶所吞噬,直到最后他变成了一个毫无人性的暴君。
麦克白的最大悲剧不在于他的死,而在于他最后对自己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产生了怀疑。他无法从自己用罪恶换来的地位中获得满足,他感到的是无尽的空虚。他意识到他已经处在最可怕的孤独之中:凡是老年人所应该享有的尊荣、敬爱、服从和一大群的朋友,我是没有希望再得到的了;代替这一切的,只有低声而深刻的诅咒,口头上的恭维和一些违心的假话……
莎士比亚在这部戏剧中批判了野心的腐蚀作用,指出残暴是违反人性的,残暴的君王最终不会有好下场。
值得指出的是,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的形象与历史人物麦克白的面貌不完全一致。历史上的麦克白原是苏格兰贵族的儿子,大约在1404年,他领导了反对苏格兰国王邓肯的一次叛乱。邓西嫩一战,麦克白取得了胜利,成为苏格兰国王。据史书记载,他统治的苏格兰繁荣安定,他是个英明的国王。但旧王室势力又卷土重来,将麦克白杀死。两相对照,莎士比亚取材历史而又不拘泥于历史的创作方法,显示了他作为一名戏剧家的伟大的创造性。
如果说麦克白的悲剧主要表现了野心对人的腐蚀和危害,那么麦克白夫人的悲剧则表现了善对恶的胜利。
作为麦克白的罪恶的参与者,一开始,麦克白夫人给人的印象是极度的冷酷和残忍,丝毫没有女性应有的善良和温柔。是她,为了满足自己当王后的欲望,教麦克白用阴险的手段去实现野心,促使他走向罪恶的深渊。麦克白在开始犯罪时总是伴随着内心激烈的矛盾,而麦克白夫人则冷酷而坚定。她在怂恿麦克白去杀邓肯时所说的一段话充分表现出她的狠毒:现在你有了大好的机会,你又失去勇气了。我曾经哺乳过婴孩,知道一个母亲是怎样怜爱那吮吸她乳汁的子女;可是我会在他看着我的脸微笑的时候,从他柔软的嫩嘴里摘下我的乳头,把他的脑袋砸碎,要是我也像你一样,曾经发誓下这样毒手的话。
她本以为犯罪后手上留下的血迹可以用水洗掉,但她内心深处人所固有的天良却使她觉得血手总也洗不干净,她的精神开始崩溃,最终在焦虑、恐惧和疯狂的状态中死去。麦克白夫人的悲剧说明,一个人的灵魂一旦被邪恶控制,就可能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但她最终却逃不脱良心的惩罚。
《麦克白》在艺术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神秘恐怖的气氛和深刻的心理描写。这部戏剧从头到尾不断出现神秘恐怖的场面:荒凉的原野,衣着怪诞的女巫,神秘的预言,黑夜的暗杀,被血污染的双手,不断出现的鬼魂,麦克白夫人的梦游等等,这使得整部戏剧充满独特的恐怖气氛,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深刻地描写犯罪时和犯罪后的病态心理是《麦克白》更突出的成就,人们常常说这是一部杰出的心理戏剧。麦克白在杀邓肯的时候,听到有人在睡梦里大叫,有人在喊“杀人啦”,还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他感到心惊胆战。这敲门声正是麦克白内心恐惧的外化,它敲在麦克白的心上,也敲在观众们的心上,有着极为强烈的艺术效果。麦克白夫妇杀死了邓肯,同时也“杀害了睡眠”。他们的神经紧张,再也不能安稳地睡觉。麦克白在派人杀害了班柯以后,产生幻觉,看到班柯的鬼魂出现在宴会上,坐到他的座位上。麦克白夫人的双手沾上了邓肯的鲜血,她就觉得再也洗不干净了。她一遍一遍地洗,可是总觉得洗不干净,以至在梦游的时候,她还在洗手。上海昆剧院把《麦克白》改编为昆剧的时候,就把它改名为《血手记》,突出了麦克白夫人洗不干净血手这个细节。
|
洞察社会和人生 悲剧创作的高潮 《哈姆莱特》 《奥瑟罗》 《李尔王》 《麦克白》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雅典的泰门》 |
灵感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