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南北战争开始出现重大转折,在资产阶级激进派、废奴派以及广大群众的压力下,1862年9月24日,林肯终于发表了《解放宣言》,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的各州的黑奴全部获得自由。南方奴隶成批地逃亡,纷纷加入北部联邦政府军,大大地增强了战斗力。 1863年7月的一天,马克·吐温在《企业报》收到联邦政府军在葛底斯堡和维克斯堡大捷的通讯稿时,这条新闻早已过时。远离战场的西部边疆的人们,当时还没有意识到,这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标志着北方联邦政府军两年失利的局面的终结,开始转入全面反攻,南方奴隶主政权离末日已经不远了。 1864年4月,《企业报》老板库德曼到旧金山度假,马克·吐温在他离职期间代理主编。 主编的主要任务,除了审阅和确定每期所刊登的文章之外,还要亲手撰写社论。马克·吐温对此似乎兴趣不大,尽管他翻阅《美国百科全书》之类的一大堆参考书籍,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勉强应付了几期的社论,到后来,他感到实在无合适的题材可写了,于是就故伎重演,在社论里对经常相互打笔墨官司的老对手,《弗吉尼亚联合报》的主编列尔德进行攻击,谴责他不愿为北方联邦政府军队捐献救护伤员的钱款等。 列尔德伺机报复。他在《弗吉尼亚联合报》发表文章,甚至谩骂马克·吐温是撒谎者、狗崽子等。马克·吐温对诸如此类的辱骂不能无动于衷。不知怎的,《企业报》的排字工,马克·吐温的好朋友斯蒂夫·吉里斯也卷入这场风波。 吉里斯年轻气盛,感到忍无可忍,后来《企业报》的编辑达盖特和蒲伦卡特也被列尔德一伙激怒了,按照内华达当时的风俗习惯,有人提出双方进行决斗,用鲜血来洗刷自己所受的奇耻大辱。 其实,马克·吐温倒不以为然,他认为列尔德的文章无损于自己的名誉,完全用不着搞什么决斗,这简直是视生命为儿戏,毫不值得。 可是,达盖特却越俎代庖,以马克·吐温的名义写信给列尔德提出挑战,并且由斯蒂夫·吉里斯作为副手,代表马克·吐温去向列尔德递交挑战书。列尔德是弗吉尼亚城有名的优秀射手,他也不愿意决斗,勉勉强强地同意应战。这下可把马克·吐温推向危险的边缘,要知道他的枪法很不准,根本无法与列尔德对阵。 到了约定的日期,那一天清早,晨曦微露,斯蒂夫·吉里斯领着马克·吐温来到离城一英里的一个空旷的峡谷,他作为一名老练的决斗行家,耐心地指导马克·吐温,要沉着冷静,只能瞄准对方膝盖以下开枪,不要致人于死地,而是使对方留下今后一生悔恨不已的伤残,这样就达到胜利的目的了。 可是,马克·吐温握着左轮手枪的手,这时总是不听使唤,似乎不由自主地发抖,殊不知他的心更是怦怦地跳动。斯蒂夫·吉里斯给他作示范,举枪朝上一扣扳机,砰地一声,不偏不倚击中远处的一只山雀的脑袋。马克·吐温和吉里斯跑过去捡山雀时,列尔德和副手恰巧也在那里。 “这是谁射中的?”列尔德指着那只脑袋打得稀烂的山雀,不免有些惊惶失色,问道。“马克·吐温。”斯蒂夫·吉里斯想趁此机会给对方一个下马威,从心理上首先压倒对方,他不假思索地撒了个谎。“他是从多远的地方开的枪呢?” “噢,大约有30码吧。” “他能不能再表演一下自己高超的枪法呢?” “悉听尊便。他弹无虚发,百发百中。” 马克·吐温站在原地不动,任凭斯蒂夫·吉里斯在那里为他大吹牛皮,不过,这些话倒是吓唬住了列尔德的这名副手,只见他急忙走到列尔德跟前,凑近去告诫道:“绝对不能跟这种人决斗,这岂不是等于自杀吗?” 于是,列尔德和副手转身就走,拒绝跟眼前这位“神枪手”决斗。 马克·吐温也就轻松地逃过了又一次厄运。可是,马克·吐温主动提出挑战,斯蒂夫·吉里斯递交挑战书,按照弗吉尼亚城的有关法律规定,他俩都将分别判处两年监禁。尽管在内华达凶杀案不断发生,杀人犯往往逍遥法外,但是相互志愿决斗却是被严格禁止的,势必受到法律的制裁。州长给马克·吐温透露消息,如果他和斯蒂夫·吉里斯继续呆在内华达州,就一定会被逮捕入狱,为了一起未遂的决斗而付出如此重大的代价,肯定是很不值得的。 马克·吐温和斯蒂夫·吉里斯,赶紧乘坐次日凌晨第一班驿车,逃往加利福尼亚州。 |
灵感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