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的故乡密苏里州,由于受到“古老”的南部各州的影响,在法律上仍然维护着种植庄园里的残酷的蓄奴制剥削方式。 在新建立的密苏里州是否实行蓄奴制的问题,当时在美国国会引起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南部各州竭尽全力使密苏里州成为新的蓄奴制地区。首先他们需要新的黑奴市场和种植庄园。其次,在密苏里州能否建立奴隶制,关系到南部能否在华盛顿保持自己的强大的政治势力的问题。 当时南部的人口密度比不上北部,根据人口总数分配国会席位的选举法,南部每个州顶多选出两名议员。当时南北双方的议会人数相等。 南方人要想在国会获得多数席位,就必须建立蓄奴制的新州。这场斗争一直持续到1820年,才以双方达成妥协法案而告终。这就是著名的“密苏里妥协案”,承认密苏里是蓄奴制的州,同时又建立了一个新的“自由州”——缅因州。 在汉尼巴尔镇,几乎人人都认为蓄奴制是天经地义的,虐待黑奴合理合法,奴隶主的这种行为还受到教会和当时的所谓道德准则的认可。 吐温出生成长在这片物产丰饶的土地上,仍然存在着蓄奴制。他置身于这种残酷欺压和剥削黑奴的社会环境之中,在他的心灵上不能不留下创伤。 吐温在《自传》里写道,“在学生时代我对蓄奴制并不感到痛恨,我不怀疑它有什么罪恶。从来没有人在我面前抨击它。当地报纸也不发表反对蓄奴制的言论,牧师在教堂的讲坛上布道时说,上帝赞成蓄奴制,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当时在汉尼巴尔镇上,有七分之一的家庭拥有黑奴。克里曼斯法官家的女黑奴珍妮,跟随他们全家人从田纳西州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她心地善良,勤劳朴实,从早到晚干着家里最脏最重的活,即使累得筋疲力竭,连走路都摇摇晃晃的,她也从不吭声。后来,约翰·克里曼斯负债累累,难以维持全家大小的日常生活,就把珍妮卖给了黑奴贩子毕布,继而又被转卖到南方种植庄园干活。很多年后,年轻的马克·吐温在轮船上遇上了珍妮,她在船上当清洁工,见到吐温后,她“哭泣着,心酸地诉说着自己的悲惨遭遇”。 克里曼斯家里还有一名小黑奴,跟吐温的年龄相差无几。吐温有一天向母亲抱怨,觉得小黑奴桑迪成天高声唱歌,吵闹得很,实在烦人,他还曾经对桑迪发脾气。母亲责备吐温,说道:“你设身处地想想,他小小的年纪就被卖掉了,远离自己的母亲。他母亲住在马里兰州,离这里有 1000英里啊。他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多么可怜的孩子!他唱唱歌,是极力消除自己的痛苦和忧愁,他声音的确大了一些,有时也弄得我头昏脑胀的。不过,我还是忍耐着,听他唱歌,要是桑迪不唱歌,成天愁眉苦脸闷声不响,我倒会为他伤心哩。” 母亲的这番话,深深地感动了马克·吐温,使他终生难忘。简·克里曼斯虽然认为蓄奴制是无可指责的,但她对黑奴们总是充满着深厚的同情,从来不打骂黑奴,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她还以惊人的勇气救助和保护正在受到奴隶主追捕的黑奴。 在汉尼巴尔镇的码头上,马克·吐温经常看到黑奴贩子的“货物” ——十几个男女黑人被连锁在一起,有时其中还有黑人小孩,正准备用轮船把他们“装运”到密西西比河的下游一带,当作牛马和商品一样地卖给南方的棉花种植庄园主。黑奴们躺在地上,东倒西歪,表情极其悲伤。 吐温10岁时,亲眼看见白人工头为一桩小事,竟然用铁块猛击黑奴的头部,“一个钟头后,这名黑奴死了⋯⋯这实在太惨无人道了⋯⋯镇上的人都不会主张平白无故地杀人,然而,不用说,谁也不会对诸如此类的事情感到突然,他们都缄默不语”。 无论在汉尼巴尔镇,还是佛罗里达村,黑奴们都渴望着自由,最害怕被黑奴贩子转卖到“大河下游”去,在南方的棉花种植庄园里黑奴们的命运更加悲惨。吐温经常在村镇上看到张贴的传单,悬赏追捕在逃的黑奴。他有次看见6个白人彪形大汉,抓到一名逃跑的黑奴,五花大绑,将他摔倒在一间木棚里。过了不久,黑奴被毒打致死,他临终前痛苦挣扎的模样和呻吟声,长久地留在马克·吐温的记忆里。 按照蓄奴制的观念,黑奴是“私有财产”,可以任凭主人处置和买卖。如果有人窝藏在逃的黑奴,就会被视为“窃贼”,要受到法律的追究。至于举报或抓住逃跑的黑奴,就可以得奖金。 马克·吐温童年时看到不少正直善良的人,跟他的母亲一样,见义勇为,向饱受苦难的黑奴们伸出援助之手。他的好朋友汤姆的哥哥本森·堡南肯希波,就不声不响地做出了使吐温深为钦佩的“壮举”。 一天傍晚,本森在钓鱼时发现了一名逃跑的黑奴,尽管堡南肯希波一家穷得要命,生活难以糊口,但本森却不为金钱诱惑而出卖黑人。他勇敢地把黑奴藏在沼泽地里,他省吃俭用,偷偷地送食物给黑人吃,还跟他交上了朋友。后来,这名黑奴终究没有逃脱主人和地方当局的不断追捕,跳入河里淹死了。当时,吐温和小伙伴们都知道汤姆的哥哥本森这事,大家都为他严守秘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古往今来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马克·吐温的家乡,反抗蓄奴制的人愈来愈多,废奴派的队伍逐渐壮大,他们为高尚的信念英勇奋斗。克里曼斯法官作为当地巡回法庭陪审团的一名委员,在附近的巴尔密拉镇参加对3名废奴派的审判,这3名白人因设法帮助5名黑奴逃亡而被逮捕,结果被判处12年监禁。 马克·吐温后来在一篇作品里描述了废奴派加尔第被处死时的情景。加尔第经常帮助黑奴们逃亡。有一次当警察追捕黑奴时,加尔第当场打死了一名警官。 农庄主们从各地赶到刑场观看,有些人只不过是来凑热闹的。他们一边吃着馅饼,一边喝着浓烈的苹果酒。 加尔第虽然被杀害了,但反抗蓄奴制的斗争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 汉尼巴尔镇四周许多人觉悟过来,积极地支持和参加废奴派的活动,纷纷建立反对蓄奴制的秘密团体。吐温的哥哥欧利恩,后来也成了一位坚定的废奴派。 |
约翰·克里曼斯和妻子 汉尼巴尔镇上的顽童 马克·吐温和小伙伴 在约翰·夸尔斯农庄上 这里仍然实行蓄奴制 犯罪现象有增无减 父亲含恨离开人世 |
灵感记: |